山东青岛即墨灵山镇:花乡药谷铺就脱贫致富路
“3年不到时间,灵山镇已从传统农业镇、市级经济薄弱镇转变成新兴工业镇,花乡药谷田园小镇”,山东青岛即墨灵山镇党委书记修振爱说道。
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振兴产业是乡村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。灵山镇抢抓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发展机遇,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,规模化流转土地,成方连片种起了中药材、花卉。
“去年,我们试种了3000亩丹参,亩产量6000斤以上,每亩纯收入3000-5000元。对于农业种植来说,这已属不错的利润。今年我们又流转了1万多亩土地,全部种上丹参、黄芩、白术、金银花等中药材。”青岛海缘道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孔令海介绍道。问到这么大面积的丹参如何销售时,孔令海满脸自信地说:“我们基地是订单种植,不愁卖。”
因为土壤、水质适合中药材生长,灵山镇中药材种植渐成规模,形成“龙头企业+产业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。基地种植丹参的丹参酮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,均价也高于市场价,这坚定了当地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的决心。为确保中药材种植效益,灵山镇积极探索创新“财政支持保险保障型中药种植模式”,并协助种植企业与辖区修正、科伦等药企达成长期合作协议,确保有订单,“不愁卖”。
当然,企业喜获丰收,当地农民也成为受益者。
“以前农民以种植玉米、小麦这些传统农作物为生,收成好的时候,亩均也就1000元,现在,我们引进了中药、花卉项目,规模流转土地,成方连片种植,农民通过土地租赁和工资,收入大幅度的增加。”灵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世显说。
中药种植基地正在繁忙作业,百合园内也热火朝天。去年年底,青岛炎帝种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500多亩食用百合在全机械化方式下播种完成。
“因为灵山土壤黏性大,保水性强,适合百合生长。这次播种的品种,有通过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培育的‘岛城1号'和‘岛城2号',比市场其他食用百合更具口感和成本等优势,相信可以帮助更多村民增加收入……”公司农业技术科研人员张国宁介绍。
百合项目是灵山镇“食药同源”花卉项目的一个代表。据悉,灵山镇已经创建青岛灵山花卉文化产业园及交易市场,打造了7万平米花卉温室,布局玫瑰、百合、美国红枫、北美冬青等万亩食药花卉园16个,并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,实施景区化运营,规划打造一园一景、一景一韵的青岛花园。
在灵山镇规划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内,总投资40亿元的修正药业一期建设项目正在抓紧进行,计划年底投产。除此之外,该镇还先后引进了科伦、海缘等医药企业,这些药企均瞄准以精深加工提升中药材附加值,延长中药深加工产业链条,推动“中药材”向“中医药”迈进。药企的相继落户,让合作社和农户吃了定心丸,也为灵山镇的中药材种植打开了广阔的空间,灵山镇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到3万亩,远期规划辐射周边发展中药材种植20万亩、品种20余个,打造中国北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,让过万名农民向“产业工人”转变。
为推进农业项目高质量发展,灵山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现代农业双创中心,引入青岛农湾孵化器公司等平台,为农业初创企业提供资金、技术、市场等支持,探索把区块链、物联网、智能农机等前沿科技应用到农业全产业链。同时,积极开展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,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的新角色。
当前,灵山镇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正盛,吸引了本地、外地中药材种植户接踵而来。目前全镇总流转土地4.85万亩,流转率达到65%,土地大面积的流转后又被整合,直接“盘活”了占总面积15%的沟塘边角地,带动镇域20多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突破,带动3000多名农民就地转变为职业农民,人均增收3万余元,2019年灵山镇的财政收入较2016年增长160%,实现跳跃式增长。
在灵山镇,中医药产业不仅带动镇村户三级增收,还奠定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。脱贫致富的梦想因中医药照进当地农民的生活现实,乡村振兴之路在“花乡药谷”越走越宽。
脱贫小故事
姜戈庄村村民闫瑞英,于2019年3月来到青岛恒贸药材有限公司上班,现在已成为分拣丹参的能手。
“俺家是贫困户,原来靠政府的低保生活,全家年收入不到一万元,现在政府给引进了这个项目,我就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,活还不难,我一月可以赚4000多元,这么算,一年我能挣将近4万元,真挺好!”
闫瑞英刚来不久,就把丈夫孙中会也带了过来,“他的工资比我还高呢,这可比在家种地强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