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即墨信息港 > 即墨乡镇 > 环秀街道

即墨区:提升乡村“颜值”,擦亮振兴“底色”

发布:2024/5/23 9:55:24  来源:即墨信息港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
■明媚阳光下,烟台前村村民家门口拉家常。

早上6点,即墨区环秀街道烟台前村村民孙思泽早早起床,拿起笤帚和簸箕走出家门,屋后空地、门前道路、两侧排水沟、墙上的小广告一一清理干净。“门口的环境卫生,就是庄户人家的脸面。”孙思泽打扫卫生时,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,一时间,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将小村庄的早晨“唤醒”。

烟台前村位于即墨城南,北靠环秀湖,西靠东城山,因村后有一烟台岭而得名,是一个人口只有190人的小村庄。走在村庄的乡间小路上,目之所及,处处整洁优美——纵横交错的乡村道路全部硬化,一排排民房错落有致,房前屋后见缝插针种满了花草,一面面彩绘墙为村庄增添了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。

“房前屋后皆绿景,一抹乡情绕村宅。”良好的村容村貌成为一张“烫金的名片”。如今,烟台前村蹚出了一条乡村休闲旅游的新路子,一幅村美、民富、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……

好氛围干出好环境

“原来可不是这样。进村路坑坑洼洼,下雨天污水横流,塑料垃圾、腐烂的菜叶随处可见……”回忆过往,村委会工作人员朱安涛直摇头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村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2015年,烟台前村开始实施人居环境整治,整治危旧房屋、增加街巷特色墙绘、治水改厕、硬化亮化街道、清淤水塘,昔日的老旧村庄逐渐焕发新姿。

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靠建,七分靠管,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是关键。”烟台前村党支部书记张迅远说,他们的做法就是充分发动党员群众,营造“共谋其事”的好氛围——

一方面,村两委将人居环境纳入《村规民约》,为村民免费发放卫生用具,同时党员带头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,对卫生死角、乱堆乱放进行大起底;另一方面,实施人居环境积分制,调动村民齐动手、爱环境的积极性。

每个月末,由村干部、党员代表、村民代表等组成的人居环境考评小组就特别忙碌。“院落周围干净整洁,无乱堆乱放积2分,房屋周边无垃圾、污水积1分……”小组成员人手一张《星级庭院考评表》,用积分制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量化评价,并通过“红黑榜”公示。

村里还设有专门的积分兑换点,村民孙为亮每个月都会来这里一次,用打扫卫生获得的积分兑换洗衣液、抽纸等生活用品。“这些东西非常实用,村里实行积分制以后,我们打扫卫生更有劲了。”

看着积分较高的邻居领到了实用的生活用品,其他村民心里十分羡慕,纷纷表示要加油干。“45户中有30户被评为‘美丽庭院',每户都争当星级庭院,村民从‘一边站着看'到‘加入一起干',可以说积分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”烟台前村党支部委员孙宏表示。

好风景换来“好钱景”

短短几年间,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成了开窗见绿、推门进园、俯身亲水的“明星村”。不仅如此,村庄“颜值”的提升还推动了村民文明素养的提升。

“以往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,现在大家都互相监督。”孙为亮表示,茶余饭后,村民都愿意去村头的小广场,散步、健身、跳舞,别提有多开心了。“其实,大伙儿心里明白,这一切得益于环境的改善,因此更加主动保持卫生。”

环境整治带来了好风景,更带来了“好钱景”。“以前闲置的房屋没人租,如今很多城里人上门打听,抢着租我们村的房子。”村民张斌说。记者了解到,烟台前村30多栋闲置房屋已全部租出去,增加了村民的固定收入,成为环境改善之后带来的最直接收益。

基础设施好了,环境变美了,烟台前村也有了发展的“底气”。村两委盘活闲置资源,在村旁的水库里养殖了鲤鱼、鲫鱼、鲢鱼、青鱼等经济鱼种,搞起休闲垂钓;结合撂荒地整治,在村庄周边种植了15亩果园,规划了草莓采摘园,蹚出“一塘鱼、一片果”的乡村休闲旅游新路子,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。

“刚刚过去的这个‘五一'假期,每天都有200多名垂钓爱好者前来,沸腾的人气也带火了周边农家宴。”张迅远说。

打好环境整治“组合拳”

烟台前村的变化,只是环秀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。近年来,环秀街道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,优化整合各种资源,打好人居环境整治“组合拳”。

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覆盖面广、工作量大,街道依托“村庄+环卫”模式,划分卫生片区,实行“党员+网格员+志愿者”工作责任制,定人、定责、定路段,针对背街小巷、房前屋后、村庄周边等存在的问题点位一一记录,建立台账,实行及时更新、及时销号,构筑出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“卫生网格”。

同时,街道充分做好宣传动员工作,让村民自觉摒弃乱堆乱放的陋习,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念,营造出“家家户户齐上阵、全民参与共治理”的良好氛围,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由“要你治”向“我要治”的转变。园林环卫中心也各司其职,协助村庄清理排水沟、垃圾堆等,汇聚人居环境整治合力。

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下一步,环秀街道将继续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、精细化、长效化,从“一时美”向“时时美”转变,持续擦亮乡村振兴美丽“底色”。

相关文章

文章随机推荐
Copyright © 2003-2009 Shuzir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