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即墨信息港 > 即墨乡镇 > 蓝村镇

即墨秸秆打捆离田,“生态包袱”变废为宝

发布:2024/6/20 13:35:09  来源:即墨信息港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
眼下,小麦收获已经进入尾声,即墨区蓝村街道通过推广秸秆打捆离田、综合回收利用,让过去犯愁的“生态包袱”变为抢手的“绿色财富”。

6月18日,在即墨区蓝村街道种粮大户李兆伟的麦田里,秸秆楼草机、秸秆打捆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,不一会儿工夫,一个个圆形的麦秸捆就被整齐地码放在麦地里。

“秸秆打捆清运离田由政府补贴,农户不用花费一分钱,相较于之前的秸秆还田,随着秸秆离田马上就能播种,这样处理省心又省力。”即墨区蓝村街道种粮大户李兆伟说。“我们通过打包带走部分杂草、草种和虫子虫卵,保障播种的时候深浅一致。并且带走秸秆以后,雨水能直接从地表渗透下去,保墒效果好。打捆的小麦秸秆装车后会送到附近的有机肥堆场,经过粉碎后与其他原料按比例搭配,进行集中发酵。”

据了解,针对每年收获季都会产生的大量农作物秸秆和蔬菜尾菜的情况,即墨区结合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,建设了两处生物堆肥核心示范区和六处分散堆肥点,四年来共带动消纳周边小麦玉米秸秆6万余吨、蔬菜尾菜4万余吨,生产堆肥10万余立方米,培肥地力5万余亩,既减少了秸秆焚烧隐患,又能够变废为宝,提高秸秆利用效率。

“到小麦收割的时候,秸秆就直接打捆离场清理,这样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乱堆乱放,雨季河道堵塞、焚烧等情况就不会发生了。”即墨区蓝村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刘钰鹏说。

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科科长王志葵表示,今年的任务量是收储小麦玉米秸秆1.5万吨,蔬菜秸秆0.5万吨,计划出肥量1.9万方以上,通过这个项目示范,来带动当地的一些种粮大户、合作社和循环农业园区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中,自己堆自己用,更加深入贯彻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。

相关文章

文章随机推荐
Copyright © 2003-2009 Shuzir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